您的位置  两性手册

让致富的“种子”生根发芽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12-10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超声波种子处理后产量比去年增加了十分之一,扶贫大棚给我们分了红利,我家孩子交上了学费,今年我们家真是丰收的一年!”农安县巴吉垒镇上河村贫困村民季成顺看着丰收的玉米满怀喜悦,他搭乘“军地融合对口支援”这辆奔向小康的快车,在初冬时节备感温暖。这仅仅是武警吉林省总队机动支队对口帮扶上河村的一个缩影。

  精准产业扶贫,让百姓长远受益

  上河村位于农安县境内,下辖6个自然屯。村里普遍存在种植作物单一、产业项目短缺、自主致富能力不足等问题。机动支队联合长春市发改委推动军地融合对口支援,共同投入80余万元扶贫资金发展东北特色农业,建设6座扶贫大棚,占地3600平方米,结合当地市场,种植西红柿、豆角两种果蔬,最大力度创造收益。

  “我自己种了10年大棚,从育苗到成熟保证没有一点农药,都是我亲手拌的纯天然肥料。”大棚负责种植的技术骨干刘俊明也是村里的贫困户,2015年因妻子突发重病,耗光了家里的积蓄。考虑到他家的实际情况,再加上他有丰富的大棚种植经验,村里发展刘俊明成为大棚种植的技术带头人,5000元的岗位工资让刘俊明的脸上笑开了花。

  大棚建设、维护、育苗、采摘等用工全部使用上河村村民。对贫困村民进行种植培训,为驻村留守的贫困户创建几十个工作岗位。

  今年大棚项目产出豆角6000余斤、西红柿5000余斤,通过精心包装,并依托互联网电商平台投入高端食品市场,销售分红户均可达500元,让百姓实现长远受益。

  用科技力量增产增收

  “我们的原则只有一个,就是让贫困户能够从根上富起来,拔除穷根,跟上时代,利用现代化手段造福百姓。”机动支队扶贫工作负责人褚颉如是说。

  上河村普遍以玉米、大豆为主要农作物,为让贫困户从源头脱贫致富,机动支队帮助自主种植的贫困户引进超声波种子处理技术,促进作物生长,最终达到增产目的。

  今年年初,机动支队邀请地方专家讲授超声波种子处理原理和播种方法,现场共为贫困户处理玉米、大豆、水稻等春耕种子1716斤,种植面积达40公顷,逐人逐户进行登记称重,全面跟踪回访。10月底,秋收玉米、大豆等农作物80万斤,收益60.8万元,比2018年每亩增产10%以上,贫困户通过自身能力年收益增加千元以上。

  坚持“输血”“造血”相结合

  今年年初,上河村上河湾小学依旧以一口30年“井龄”的水井作为学生的主要水源。在第一书记的牵线搭桥下,机动支队投入1.5万元为村小援建饮用水井和建设文化活动场地,让学生们喝上放心水。

  机动支队以教育扶智为抓手,依托上河湾小学设立扶贫协作教育基地,选派医疗专家、教育骨干为村卫生人员、学生、党员开展医学、国防、党建知识培训10余次,惠及村民500余人;利用村农机合作社,派出2名技术骨干跟班进行农机维修培训,帮助贫困户提升就业技能,提供技术岗位;协调地方农业专家开展种植培训,提升农业知识,实现资源共享。一年来,机动支队坚持“输血”“造血”相结合,先后选派30多名各领域专业人才到上河村倾情帮扶,为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理念、新方法,用技术造福百姓。

  医疗服务到户惠民

  “近期血压比较稳定,心率平时还好吧?”上河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潘福侠定期接受机动支队医疗服务队检查。潘福侠一家在村里原本属于小康家庭,同样也是因病致贫。

  经调研,上河村因病致贫贫困户占比高达95%,村内地处偏僻,医院、卫生所距离较远,部分贫困户因病、因残行动不便,看病难、看病远成了普遍现象。“立足村情所需,让医疗服务到户惠民。”医疗服务队队长于立庚说。

  机动支队选派专业医疗人员组建医疗服务队,采取集中和入户两种形式开展医疗服务,全年开展集中义诊10余次,先后接诊村民近1500人次,平均每户入户诊疗3次,建档回访10余次,投入7000元为贫困户发放常用药品10余种,帮助大病村民购置所需药品,完善村基础医疗设施,全方位、全覆盖,确保医疗服务不落一户,不少一人。

  目前,上河村53户贫困户111人已全部达到脱贫标准,为13人提供了工作岗位,1名大学生获得资助。

  吉林日报记者 祖维晨 通讯员 刘丰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