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谈情说爱

公共外交助推绿色“一带一路”行稳致远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11-13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原标题:公共外交助推绿色“一带一路”行稳致远

  绿色“一带一路”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一带一路”的行稳致远不仅需要政府间的共识与合作,而且需要“一带一路”倡议沿线人民、团体和次国家行为体的信任、支持和参与。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公共外交在理念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重要发展,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公共外交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共商共建共享绿色“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下,开展公共外交事业是有效促进“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和环境合作的重要举措,是满足国际社会对绿色“一带一路”美好期待的重要路径。笔者认为,公共外交在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以下4个优势。

  公共外交具有主体多样性

  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的行为主体日趋多元化、分散化和复合化,面对全球治理领域进程碎片化、诉求多样化的背景,传统的外交手段面临新形势的挑战。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背景下,可持续发展伙伴关系被提升到更高的地位。绿色“一带一路”建设跨越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文明理念等,多元协商、开放包容和共商共建成为开展工作的基础条件。

  公共外交中,企业、智库、媒体等可以更直接、更广泛地对接国际社会,更广泛地传递中国声音、助力中国方案,优化国际舆论环境和发展生态,提升中国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特别是以智库和媒体为代表的国际对话交流,对增进民心相通、促进政府间的政策沟通具有重要推动力。

  此外,环境安全的主体从国家政府层面拓展到企业、个人层面等,环境治理需要多利益相关方的共同参与。总体上看,在生态环境安全成为公众核心关切的时代背景下,面对一系列气候变化、环境问题,与时俱进的全球环境治理伙伴关系网络有助于实现全球环境治理创新、跨学科研究和最佳治理案例等共享,有利于团结政府、企业、社会及个人等主体共同保护人类的地球家园。以经济、环境和社会3个维度组成的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对全球环境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共外交对塑造全球环境治理伙伴关系、全球可持续发展伙伴关系和深化国际气候谈判、环境合作有重大意义。

  公共外交具有机制灵活性

  各国的政治体制、价值取向、社会传统、民族宗教等差异性,都会使绿色“一带一路”在推进过程中遇到一系列发展和管理挑战。公共外交机制灵活,可以有针对性地讲好绿色“一带一路”故事。善于“一国一策”、因人制宜,才能画出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最大同心圆。

  公共外交可以更加生动灵活地采取多种形式在多种国际场合发出声音,形成了多场合、多层次和多维度的交流框架。公共外交可以兼顾对方利益,强调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可以较为便捷地参与国际环境议题,促进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特别是绿色发展和环境治理理念的互联互通。公共外交可以发挥其对外宣传交流的灵活性、机动性和关联性,为我国对外工作创造更多的工具选项和选择空间。公共外交自下而上及其上下互动的属性,也能够增强国际关系的厚度和温度。

  社会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不仅成为开展公共外交新的广阔空间,也慢慢在改变公共外交活动的方式和规则。以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使信息总量、传播速度和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革,公共外交的先行性、适应性和引导性更加凸显。开展多规格、多层次和多形式的公共外交,在弘扬可持续理念、促进绿色发展和加强环境国际合作方面是贴近现实和符合未来的重要抉择。

  公共外交具有过程协同性

  随着全球治理深化变革,国际事务的协作性日益重要,甚至成为解决诸多难题和困境的关键。“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全球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之一,加强各主体的协作性也是必然要求。公共外交和共建绿色“一带一路”的行为主体存在相似性,都要求充分调动和激发政府、企业、智库、公众等各方的积极性主动性。

  绿色发展是一个系统性工程,要求各层次、各要素的良性互动、协商配合、协同治理。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长期存在发展不平衡和不可持续的问题,在这些国家推进共建绿色“一带一路”需要基于绿色发展理念和发展利益的相互协调,才能契合包容、绿色和高质量发展的统一。公共外交以交流、合作为主的“软”方式,可以增进国际治理协作的操作性、持续性和创新性,促进绿色“一带一路”资源整合与有效利用,深化协同治理融入共建绿色“一带一路”进程。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持续进行,一批重大工程项目落地实施。协同治理不仅要融于绿色“一带一路”顶层设计中,更要融入建设过程中。公共外交面向各个国家的各个阶层,以及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和社会组织等,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环境等领域,可以对接国际社会多层次、多类型、多方位的现实需求,为我国更大范围参与国际环境治理和合作提供更多机遇和空间,为国际社会参与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增进互动和协作。

  公共外交在国际合作上相对超脱,有助于承担起对各个阶层和派别的对外交流工作,避免官方对外合作的政治敏感性问题,可以构建更为全面的对外交流合作工作机制,形成有利于绿色“一带一路”的广泛认同氛围和长远发展生态。

  公共外交具有战略支撑性

  全球化时代,国际发展话语权正在向分散化、扁平化方向演变,目前我国国际话语权同我国的国际贡献相比存在不对等的情况,建构有中国风格的全球发展、环境治理等话语权成为新的课题。公共外交作为国际话语体系的重要环节,有增信释疑、凝聚共识、扩大合作的基本功能,可以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增进我国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信任和支持,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和国际合作奠定基础。

  绿色“一带一路”为公共外交事业带来更大更快的发展,公共外交事业也能够为绿色“一带一路”提供更好的战略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共建“一带一路”的根本目标,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使命,更是公共外交的归宿;公共外交以人为本的根本属性,是服务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建设“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

  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日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需要在新时代思考如何通过公共外交,主动汲取和运用国内外智慧和力量,调动国内外公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统筹协调国际各方面关系,推动绿色“一带一路”迈向新台阶,更好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推进“一带一路”倡议。

  作者单位: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