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两性保健知识

迎难而上拥抱高科技,碧桂园的“下一个时代”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10-28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回望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不平凡的历程,一个个奇迹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汇聚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盛大景象。

  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房地产行业,70年以来,从经历城市住房资源十分短缺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再到“房住不炒”写入十九大报告,房地产行业见证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民生不断改善的历史轨迹。

  寻找增长

  新动能

  70年间,中国房地产企业从零起步到跨越千亿元规模,取得了傲人成就。

  然而,伴随着行业发展进入新阶段,更多的从业人员开始思考“在传统红利渐趋消失、政策周期高波动的压力之下,地产行业的增长是否已经开始触及天花板?”

  于是,越来越多的房企试图寻找“第二增长曲线”,与过往跨界发展副业不同的是,如今房企更希望找到一个可以与主业并驾齐驱的行业,它们最好是一个同样超十万亿元级的市场,能够支撑起公司穿行过行业周期的更迭,迎来更长远的发展。

  在这条前景并不明朗的荆棘之路上,房企是孤独的探索者。

  “春江水暖鸭先知”,凭借着敏锐的行业洞察和依据自身业务的精准判断,头部房企率先投向多元化转型的浪潮中。虽然选择的切入点各不相同,但初心是一致的,即寻找新的增长动能。

  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曾经说过,没有可能找到一个和房地产赚钱前景相当的行业,但这不代表未来还能靠吃这口饭活下去,必须要做新业务。于是,万科在教育、长租公寓、滑雪、养老、物流等方面试水,试图大展拳脚。

  融创接过万达的衣钵,开始在文旅领域多点发力。

  不同于万科、融创等多元化业务与主业的关联程度,恒大选择了跨度更大的新能源汽车领域,看中的正是这个未来有可能成长为数十万亿元级市场的潜力。

  这些多元化探索很可能为企业发展寻找到新的业绩增长点,然而并未触及行业的痛点。

  建筑业正在起变化

  众所周知,几十年来,建筑行业波澜壮阔的发展为推动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跨越式发展、加速改变城乡面貌提供了有力支撑,而建筑业蓬勃发展的背后始终离不开“人”。据统计,目前我国建筑业从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口的比重超过7%,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推动建筑业快速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作出了巨大贡献。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报告显示,70年来,我国建筑业迅速发展,产值规模不断扩大。1956年总产值突破百亿元大关,1988年突破千亿元大关,2017年则突破了20万亿元大关。与此相对应的是,建筑业从业人员队伍的不断扩容,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建筑业有组织的建筑职工不到20万人;2018年,全国建筑业企业年末从业人员达到5563万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278倍。

  建筑业从业人员的数量随着行业规模的扩大实现了“井喷式”增长,但隐藏在其中的问题也日益显现。

  2012年和2018年,南通大学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工程管理系主任陈敏在对江苏省南通市建筑工人群体进行调查和分析后发现:2012年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建筑工人占比82%,2018年则上升到88.4%;2012年,75.1%的建筑工人无职业资格证书,2018年略微下降至72%;在年龄上,2012年建筑工人的平均年龄为42.6岁,2018年则为46.7岁。

  陈敏在前不久于南通大学举行的“2019年江苏省工程管理年会暨第四届工程管理研究生学术论坛”上表示,“目前,建筑工人群体广泛存在老龄化严重、流动性高、技能水平普遍偏低等问题。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建筑业劳动力供给量预计会持续下降,行业可能会面临持续的、全局性的劳动力供给短缺问题,企业也将长期面临‘用工难’窘境。同时,到2025年,45岁以上建筑工人占比预计将接近50%,建筑工人‘老龄化’现象在不断加剧。”

  与此同时,我国建筑业农民工数量占整个农民工数量比重逐年下降,到2018年建筑业农民工占比只有18.6%,说明新一代农民工对建筑业热情下降。

  建筑业农民工数量在2014年达到巅峰,为6109万人,之后每年呈负增长态势,到2018年建筑业农民工数量下降到5363万人。

  不止是学界高度关注建筑工人群体面临的突出问题,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程并强表示,目前我国一线建筑工人普遍缺乏技能培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建筑工人大量存在,且人员老龄化、用工短缺等问题突出,这与建筑业迈向智能化、机械化、自动化的发展趋势极不匹配,已无法满足建筑行业日新月异的发展需要。

  缺口数据更触目惊心,2018年我国城镇化率为59.58%,与发达国家平均80%的城镇化率相比,还有很大的城镇化空间。这也意味着,建筑行业对劳动力需求量仍将不断增加,建筑业劳动力需求量以每年0.97%的速度增长,而一线建筑工人中有超过90%的工人为农民工。一方面,从事建筑行业的农民工不断减少,另一方面,建筑对农民工需求仍在不断增加,这就造成了建筑企业普遍存在“招工难”问题,《2019年劳务人员发展现状分析》指出,当前建筑企业劳动力已经出现供不应求的紧张局面,普工平均缺口25%以上,技术工种平均缺口30%以上。

  某中型施工队负责人谢平天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不少建筑工地都存在招人难的情况,尤其是年轻人,其坦言“现在工地上很多卖力气的活儿基本都是四五十岁的人在干”。

  谢平天笑道:“在我们工地上,年轻人特指40岁左右的。”在他看来,建筑工属于比较特殊的工种,技术含量高。“比如操作工艺、施工计算、机械作业等,没有接受过严格培训和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根本无法达标。”谢平天遗憾地说道:“现在年轻人没人愿意学。”

  《国际金融报》记者走访发现,劳动风险大、工作环境恶劣、家庭难兼顾是很多年轻人不愿像父辈一样走进工地的原因,他们倾向于做外卖员、快递员、推销员这些随着经济发展而涌现出来的新工种。

  布局机器人产业

  无论是考虑成本、效率还是安全性,机器人都是不二选择。建筑工人出身的碧桂园董事局主席杨国强在不同场合表示过,希望建房过程中繁重、重复、危险的部分工作能够由机器人来完成,“首先是符合我们对零伤亡和安全的追求,第二能使我们的质量提升,第三能使我们的效率提升”。

  作为行业龙头,碧桂园迎难而上,进军机器人产业,计划五年内至少投入800亿元引进一万名研发人才,将机器人更广泛地运用到建筑业、社区服务、生活起居等各类场景当中。

  早在去年下半年,杨国强便提出了“提质控速、行稳致远”的企业发展方向,希望通过对以建筑机器人为核心的科技研发和应用,把纯体力、重复、危险系数高的劳动都交由高精度建筑机器人完成,把绝大部分检测、监测、流程管理和安全管理也交给管理智能化设备,实现水平高、工序少、品质优的智能建造。

  然而,与一般工业机器人不同,建筑机器人面临的工作场景更为复杂,对机器人提出的挑战和要求都更高,最为核心的并非机器人本体,而是控制器。建筑机器人的控制器要求手脚并用,目前仍属行业空白,必须自主研发。

  碧桂园必然知道机器人行业的现状及难点,其攻坚克难、誓要啃下这块硬骨头的底气何在?

  创始人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家企业的基因。

  在建筑工地摸爬滚打多年的杨国强不止一次感慨,“我过去是一位农民,也种田,然后也做过泥瓦匠,我们落后的重复性劳动,没有因为这数十年的科技发展而发生改变。”

  农民出身的杨国强总想为建筑工人乃至行业做点事。因此,谈及碧桂园缘何会从房企延伸到布局机器人智造产业的初衷,杨国强表示既有个人情感考虑,也有社会进步带来的机遇。

  然而,光有情怀是不够的,机器人产业高尖精的属性决定了它漫长而高难度的研发周期对资金和人才的要求,而这些方面,碧桂园皆具备显著优势。

  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碧桂园划出了同行难以企及的成长轨迹,不仅销售数据位列行业第一,多项财务指标均遥遥领先。全年实现权益合同销售额5018.8亿元,同比增长31.25%,其中营收、毛利润、净利润等核心财务指标均大幅增长,全年实现收入约3790.8亿元,同比增长达67.1%;毛利润同比增长74.3%至1024.8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68.8%至485.4亿元;股东应占利润、股东应占核心净利润分别增长至346.2亿元、341.3亿元。

  报告期内,碧桂园现金余额约为2425.4亿元,占总资产比例达到14.9%。同时,现金余额对于短期有息债务的覆盖比例达到1.92倍,现金充裕,财务状况稳健。

  除了坐拥行业最大规模,碧桂园还是最重视人才培养的地产商。

  杨国强深谙人才之道,碧桂园的高速发展也恰恰受益于此。一方面,碧桂园自身的快速成长为人才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另一方面,广泛的激励制度以及大手笔的人才资金投入,充分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注入了人才活力。因此,碧桂园不折不扣地成为高端人才的汇聚地。

  成长中的博智林

  高端人才的持续引进也支撑着碧桂园旗下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下称“博智林”)不断向前发展。

  据悉,博智林成立于2018年7月,以为全世界创造美好生活产品为愿景,聚焦建筑机器人研发与应用,迅速搭建系统化研发体系,大力引进专业人才,集中开展重点产品研发、关键技术攻关,同步实施系统化产业布局和基础平台打造,形成机器人全产业链布局,构建千亿量级的机器人产业生态。

  今年3月的业绩会上,碧桂园管理层表示,博智林已吸引超过200名博士加盟,同时也与清华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高校及一些国际科研机构建立了研发合作和协同创新。

  与此同时,博智林还在不断扩大研发实力。目前,博智林共成立七大研究院和两大事业部,组建超过两千人的研发人才团队,其中博士、硕士占比超过31%,打造培育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平台。搭建建筑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等多个在研产品线,进入测试及小批量量产阶段。截至2019年10月20日,已递交专利申请超过700项,智能制造工厂已经正式投产,佛山顺德机器人谷建设正在加快推进。

  完成对机器人产业团队和创新氛围的构建之后,作为行业新手的碧桂园在切入机器人产业的时候选择了自主研发和联合研发两条腿走路。

  自主研发方面,碧桂园内部搭建了智能制造事业部和智能技术研究院两个研发部门,其中,智能制造事业部主要针对碧桂园集团现有的工厂进行智能化改造,针对高质量建造体系提供智能生产解决方案。智能技术研究院目前的主要项目是机器人餐厅,同时也正在布局其他核心业务。

  联合研发中,博智林正在全球寻找有价值的公司,以合作或者并购的方式与这些公司建立合作,或者以投资等方式支持这些优秀企业的发展。

  自去年7月博智林成立以来,一年多时间收获颇丰。在8月半年报业绩会上,碧桂园总裁莫斌介绍,碧桂园总共研发了30多款建筑机器人,其中有9款现在已经进入到项目的现场进行试制,将根据试运作情况不断完善。截至2019年10月20日,博智林已递交专利申请超过700项,智能制造工厂已经正式投产,佛山顺德机器人谷建设正在加快推进。

  此外,碧桂园已在1200多个城镇实施了超过2000个项目,能够为其机器人业务板块提供足够的市场空间。碧桂园旗下的物业、酒店、安防和农业等各板块也需要机器人,只要生产出来就可以直接“临床测试”,而且可以在使用过程中快速改进,这是其他机器人企业不具备的条件。

  科技的进步不可想象,在杨国强看来,机器人业务能够提升碧桂园的核心竞争力,碧桂园应与时俱进,用高科技为传统的地产行业赋能,成为最具竞争力的房地产公司,迎接“机器人建房子”时代的到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