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四段爱情
从情窦初开的少年,到与子偕老的老年,爱情是生命之花的蜜,却也有甜蜜背后的酸涩。本报邀请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老年心理中心主任李娟、南京危机干预中心主任张纯、北京慧之馨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师郑莉,为您拨开爱情天空的层层云雾。
少年 初恋不是洪水猛兽
少年期的爱情朦胧又张扬。这个时候往往还在学校读书,爱情与学业冲突,容易走向两个极端:一是不满长辈千方百计的反对,变得叛逆,甚至成了问题少年;二是过于压抑自己,出现自闭,成年后不善表达感情、自卑。
说起“早恋”,许多激老师都头疼,但郑莉认为,从人的心理、生理发展来看,早恋是非常正常的需求,做到以下四点则可安然度过:首先是激一定要做出感情生活的表率,彼此之间不用过于避讳谈情说爱,千万不能恩爱时躲着、吵架时却把孩子拉来做裁判。其次,孩子要建立自己的异性圈子,多与自己趣味相同的异性交流,学习对方的优点。再次,异性对你有好感,不是心仪的可以婉拒,若是心仪的双方碰撞出爱的“火花”也是好事。第四,激要教孩子坚守底线。作为父母,也应与子女协商制定一些具体原则:如晚上12点前回家,不能过夜不能发生性关系,传授性安全知识等等。
青年 “恐婚”并不可怕
张纯认为,青年期的爱情面临着从“感情共同体”向“利益合作社”——婚姻的转变,属于婚前期,双方都变得现实起来,同时也充满了猜疑和测试。困扰青年人的爱情问题,可以归结为三类:找不到对象、找到对象但不合适、“恐婚”。
“很多人尤其是女性有‘百合花’心态,清高、自我,这是导致她们被剩的重要原因。”郑莉建议,剩男剩女不妨把姿态放低,多建立一些圈子,而掌握一项业余“技术”也是展示自己的最好招牌,比如学门乐器、培养特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