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谈情说爱

孟氏《茶馆》 开进阿维尼翁戏剧节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07-10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原标题:孟氏《茶馆》 开进阿维尼翁戏剧节

  等待了漫长的73年,世界三大戏剧节之一的阿维尼翁IN戏剧节正静待首个中国内地剧目《茶馆》的大幕开启,老舍先生的裕泰大茶馆融入了孟氏表达后调制的这壶酽茶,于当地时间7月9日亮相阿维尼翁最大的室内剧场。7月8日上午,导演孟京辉一袭黑衣出席戏剧节官方记者会,回答了关于自我表达、经典改编以及一代人的戏剧记忆等话题。

  《茶馆》是另一种形式的

  “奥德赛”

  虽然我们常说戏剧要吸引更多受众要有所谓的大众表达,但在孟京辉看来,“戏剧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是探索和保持自我的一种方式,要永远保持一种边缘的状态。”至于经典改编,他认为越老越年轻。“经典就如酒一样,老酒更有味道。老舍先生的作品经过60年的发酵,有一种能量在里面,至今仍与中国的现实有着直接的关系,讲的是关于时间,以及自己的成长面对社会现实的无奈。老舍先生的作品反映了整个时代的特点,更反映了对人类的一种悲悯和对未来的担忧。”

  今年阿维尼翁戏剧节的主题是“奥德赛”,这并不仅仅是对一出剧目的重解,而是一种经典需要被重复演绎却不拘泥于一种表达的精神。因此在孟京辉看来,《茶馆》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奥德赛”。“《茶馆》是一段过去发生的历史,在年轻一辈艺术家心里会有也应该有不一样的感觉。我们从对时代的重新认识开始我们的创作,对艺术家而言,面对世界的痛苦永远存在。毕竟每天每时每刻,生活都在开始和继续,就如同树总会生长出新的叶子。”

  保持创造力的秘籍

  是“慢下来”

  对于如何保持新鲜的创造力,孟京辉称秘籍是让自己慢下来,“借用法国诗人布勒东的一句诗:我找到了爱你的秘诀,永远作为第一次。”作为国内一代戏剧导演的旗帜、探索的先锋,孟京辉讲述了当年在信息不那么对流的年代人们是如何了解世界戏剧趋势的。“我们这代人是受贝克特、布莱希特、梅耶荷德影响的。上世纪80年代,我们通过图书馆里戏剧的照片来了解戏剧,上大学时我看到过一张《等待戈多》的剧照记忆至今,里面的两个人戴着帽子,后面还有一棵树。90年代则是通过录像带来了解,而现在和未来则希望与世界的艺术家有更深入的合作。”

  从早年间在另一位先锋戏剧导演牟森的剧中出演角色,到正式被公众认知的导演角色,孟京辉一直认同“好的导演一般也是好演员”。而在为法国媒体所做的介绍中,他也提及在北京自己有一座360人的小剧场,常年上演年轻人喜欢的戏,一年演出300场左右。此次记者会的那个小院,2011年孟京辉第一次带着“青戏节”团队亮相阿维尼翁便是在此地举行的“中国日”发布。8年过去了,从OFF到IN,孟京辉的跳跃也是中国戏剧的蜕变。

  为《茶馆》阿维尼翁改造剧场

  等待了73年的阿维尼翁对此次的《茶馆》表示出了极大的诚意,为了适应剧中巨大时间之轮的技术要求,剧场甚至做了改造,而且整个戏剧节期间,该剧场仅上演《茶馆》一台剧目。不过即便如此,巨轮装置也为剧场做了量身改造,这个由12000根钢筋组成,长15米、高9米的装置,提前4个月便开始在国内制作;现场参与搭建的更是达到了60人,每一根都是徒手拼接上去的;同时4台电机和4台减速机,一台定位器,8个信号源为之服务,电脑模拟转轮的转速和角度,而中国团队的状态也得到了法国技术团队的夸赞:效率太高了。

  从7月4日入驻到7月9日首演,4天的装台时间,3个货箱的舞台布景漂洋过海来到日照强烈近40摄氏度的阿维尼翁,从卸车、测量到调试、检验,对于中法舞美团队来说都是脑力、体力与默契配合的巨大考验。因为剧场整体的空间感觉变了,孟京辉称,“导表演都有强烈的不安全感,演员也必然有新的尝试,空间要与我们背后文化色彩的氛围相融合。”当地时间7月8日晚,《茶馆》以半小时片段彩排的方式向当地媒体开放拍摄,当地《欧罗旺斯报》的记者更是用“万众瞩目”来形容法国当地对《茶馆》的期待。

  阿维尼翁戏剧节由法国戏剧导演让·维拉尔于1947年创立,每年夏天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法国南部小城阿维尼翁举行,已成为欧洲现代戏剧集中展示的大舞台。

  阿维尼翁戏剧节分为IN和OFF两部分。IN部分是由法国官方出资邀请,创始于1947年。OFF部分诞生于1966年,剧目内容无限制,剧组自行出资。此番孟氏《茶馆》是应戏剧节官方邀请,成为阿维尼翁IN戏剧节上亮相的重点剧目。(文/郭佳 摄影/王晓溪)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