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夫妻话题

北京东城建国门街道实行垃圾分类全覆盖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06-27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234234AT1A0409

6月27日,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街道外交部街33号院内放置6台垃圾分类投放桶。图为新放置的垃圾分类投放桶(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于颖摄

千龙网北京6月27日讯(记者 于颖)最近,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街道外交部街33号院迎来了六位“新朋友”。6月27日,已坚持垃圾分类8年的陆老来到1号楼前的“新朋友”面前,按下指纹,对方缓缓打开入口,陆老将手中的厨余垃圾投进去,再将塑料袋放到旁边的“其他垃圾”筒内,完成了一次例行的垃圾分类投放,同时他的垃圾分类积分也随之显示在屏幕上。

面对路人好奇的眼光,陆老介绍,这是街道根据小区特点新设的单体智能垃圾桶,可以进行人脸、指纹识别,还可以刷积分卡,方便居民更好地分类投放厨余垃圾,同时还能及时记录每个用户参与分类的频次和数量。据了解,33号院内平日针对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进行分类投放收集,每周会对可回收物进行集中现金回收。有了多种形式的分类管理和激励机制,小区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热情更高了。

在有条件的小区设立垃圾分类智能投放箱或户分桶,只是建国门街道“多中心”布局分类回收终端的其中一种形式。此外,针对楼房集中区,街道设立了10处绿色生活驿站,配有专门垃圾分类指导员值守;在平房区,采取定点或上门回收,最大限度方便居民分类,提高回收量;在部分胡同探索“垃圾不落地”,撤桶撤站,施行定时定点流动收集。目前街道垃圾分类注册户数已达10283户,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98%,参与率38.53%,日产垃圾量近42吨,其中厨余垃圾量约4吨,再生资源约3吨。通过多中心、多形式布局回收终端,保证了分类收集和运输,实现了垃圾减量和资源化利用。

据街道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多中心布局终端的基础上,街道一方面坚持全流程精细化管理,引入了“一网”,即垃圾排放登记系统,通过推行垃圾分类积分制,并对小区垃圾桶、垃圾楼、转运车辆等加装身份识别和称重计量设备,实现对居民小区、餐饮单位、党政机关、写字楼等不同主体产生垃圾的实时监管统计,为垃圾分类工作的闭环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

另一方面坚持垃圾分类回收的全品类覆盖,引入了“一站”,即大件垃圾(资源化)就地处理站,针对大件垃圾处置难题,利用长期闲置的拆迁滞留地,在东城区率先引入可移动式破碎处理设备,有效降低了大件垃圾的运输难度和处理成本,处理后形成的木屑、铁屑等碎料可全资源化利用。同时进一步延伸回收链条,引入专业机构对社区居民的废旧衣物和废旧家电进行定时定点回收,在实现垃圾“干湿”分离基础上进一步满足居民的分类回收需求。

据了解,下一步,建国门街道将坚持党建引领,针对目前以中老年人为主的参与人群结构,积极发动地区在职党员等群体参与垃圾分类全覆盖工作,同时继续加强对垃圾强制分类单位的检查和监督,加强垃圾分类宣传、培训和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升地区垃圾分类参与率,巩固垃圾分类全覆盖工作成效。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